锻压技术

互联网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研究综述

 

1 引言

互联网+教育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引起了众多学者和教师工作者的关注。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什么?由于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人们可能从字面上理解“互联网+教育”,即把所有的教育实践都搬上网,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网络化[1]。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既能够实现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公平,又能够实现跟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服务[2]。学术界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众说纷纭。在信息化时代下,不难发现互联网+教育顺应了21 世纪的发展趋势,消除了传统教育中许多无法或者较难解决的疑难杂症。但是,若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也许就耽误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机。

2 互联网+教育的研究

2.1 互联网+教育的研究背景

不置可否,互联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互联网+”广泛深入推进的最终结果必将实现“万物互联”,即“一切皆在互联网中”,所有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由此生成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3]。就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教育,更好地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许多教师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了早日赶上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我国曾多次出台有关教育的政策及报告,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来树立新时代的教师工作者对互联网+教育的正确认识,并鼓励教育工作者加快步伐来实现未来教育的变革和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在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能会引发未来教育的重大变革甚至重塑整个教育[4]。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息息相关,把信息化素养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教育的变革。2018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宁夏银川闽宁中学考察时说,教育是获取知识、促进起点公平的关键。“互联网+教育”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开拓他们的眼界,点燃改变人生的火把[5]。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对互联网+教育的研究多处于单方面的综述式概括,缺乏互联网+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梳理、考察和研究。虽然到现在,我国也一直在推行互联网+教育走进课堂,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但具体所要采取的科学性且切合实际的举措仍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2.2 互联网+教育的概念梳理

2.2.1 国外相关研究

对国外互联网+教育进展状况的研究,通过对施普林格(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中进行互联网+教育的统计,设置“互联网+教育”为主题,以语言和文本类型为检索范围筛选出与教育相关的期刊,共检索出8095 篇相关论文。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性不大的文章,即关于互联网+教育与教学相关的论文便有3160 篇论文。对相关论文进行更进一步的筛选,即近十年与互联网+教育主题相关的论文,得到的数字统计为1591篇。

以上的论文都以互联网+教育为主旨,但与主题直接相符的论文却极少,因此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比较和分析后,以国家为界,挑选出了一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学者的文章,即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论文的观点来进行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深层剖析。

土耳其的一位学者,柴教授指出:技术融入当今的课堂是不可缺少的。当教师选择在课堂上使用技术时,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6]。

韩国的学者金惠贞和金惠哲认为在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的最常见的教学活动,是旨在激励学生的活动。教师对平板电脑课程的持续整合与他们对平板电脑课程适用性的信念、学生对以往课程的满意度、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以及教师的个人兴趣相关。并且,要利用技术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技术信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和潜力,将平板电脑和相关技术整合到课堂中[7]。

美国教育部提到,在2010年最新的美国教育《教育技术计划》中为各级教育系统设定了重新设计过程和结构的目标,以利用“技术的力量来提高学习成果,同时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资金和人员”。这一目标表明,需要更多的积极的努力:(1)设计和建立关键结构和措施将支持越来越多的实时、集成学习分析学生、教师和管理员;(2)开发所需的技术和人力基础设施计划和实施效率分析和适当地使用他们的结果[8]。